02.枣褐色
元代无名氏编篡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称:“染枣褐,以十两帛为率。苏木四两,明矾一两为细。用矾熬色,染法皆与小红一体。”枣褐色是一种近似枣子的红褐色,是枣红色的一种,但是比红色更深更暗,给人一种温暖、丰富、沉稳的感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枣褐色也常常被用来象征丰收、富足和幸福,在元代常用于贵族服饰。
03.枯竹褐
枯竹褐,用粉、土黄入檀子一点合。枯竹褐是一种深浅不一的褐色,因颜色与枯萎的竹子相似而得名。落叶、泥土、砖瓦中常见,给人朴素、自然、沉稳之感,也常常作为自然、简约和宁静的象征。
04.檀褐
明朝官服中,一品至四品緋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緑袍,未入流檀褐緑袍。檀褐色亦作“赭红”,是一种红褐色,颜色与檀木相似,给人以高贵、优雅、沉稳之感。
05.流黄
木克土,青黄相杂,绿色;金克木,白青相杂,碧色;火克金,赤白相杂,红色;水克火,黑赤相杂,紫色;土克水,黄黑相杂,流黄。流,是七月流火的流,意为偏离。流黄,带黑的黄色,介于现代色卡的土黄色与赭黄色之间。
06.目童子
目童子,即瞳仁。“存我两目童子,光如流星,焕落五方”。(张君房《云笈七签・流金火铃》)目童子色是一种深棕色,颜色与中国人瞳孔的颜色相似。多见于石器、木器、 金属饰物等,华丽之色在深沉低调中显露无疑。
07.糙米
糙米是稻谷脱去外壳后得到的米粒,比精米颜色更深,是一种介于棕色与灰色之间的优雅色彩。犹如阳光洒落在丰收的稻田,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是岁月沉淀后的宁静,是时光荏苒中的温柔,如同诗人笔下的浪漫画卷,将大地的丰收与喜悦融入每一寸时光。
08.栗壳
见栗则喜,蒸烤得暖,香甜得食,乾隆帝食栗,愉快地写下“堆盘陈玉几,献岁同春椒”。栗壳色指熟了的栗子壳的颜色,即深棕色。容易让人联想到刚出锅的糖炒栗子,油光锃亮,皮脆易剥,香甜可口。
09.茶褐
茶褐色也叫茶色或鼻烟色,是一种赤黃而略帶黑的顏色。“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李觏《送黄承伯》)茶褐用土黄为主,入漆緑、烟墨、槐花合。
10.酱褐
酱褐色是正统的棕色系,是以豆酱的颜色作为色彩词,因复古和稳重的气质冲在最前线。酱褐色与酱色的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偏浅一点,色相也稍有不同。
11.露褐
少量的土黄和檀色,加粉调和,谓之露褐。露水映衬出枯木的褐色,诉说着深秋的故事,传承着千年的文化。流转岁月,美好生活,我们从中得以窥见宁静与祥和。
初冬的午后,阳光斜照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金黄色的落叶与褐色的泥土相互映衬;咖啡馆的角落,有人手握一杯醇香的咖啡,笔记本上写满了美丽的诗句;调皮的小孩嘴角沾着一圈巧克力酱……不似多巴胺的热烈色彩,也不同于黑色的沉闷,美拉德色系很好的保持了一种平衡,让秋冬的氛围愈加浓厚,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美好与温暖。
制图|孙嘉一 王佳歧
文物摄影|杜广磊
排版 | 小谢
设计 | 一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