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出版于1960年7月,书中的内容既是作者林海音童年生活,更是当年北京市民风民情的写真,它是林海英最成功的艺术精品,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屈指可数的佳作。那么,这本受到如此多赞誉的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请跟着我一起走进书中。 林海音在书的的序言中写道: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返,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所以,《城南旧事》是一本写童年的书。 书中记述了“疯子”的故事。六岁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由此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秘密,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书中记述了“小偷”的故事。英子在自己家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个小铜佛,一个便衣警察哄骗英子,了解了那个年轻人的情况。年轻人被捕了,英子对人间的事变得困惑了。 书中记述了奶妈的故事。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英子对宋妈的态度开始是嫌弃,后来是同情,再后来则是侠义相助。 《城南旧事》始终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英子的观察与透视,揭示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和人世间的辛酸。作者林海音在创作过程中以儿童的感受、思维和叙事方式来审视和描绘周遭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困惑但美好的童年。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话 吃完饭我到横胡同去接了妞儿来,天气不冷了,我和妞儿到空闲着的西厢房里玩,那里堆着拆下来的炉子、烟筒,不用的桌椅和床铺。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小鸡吃不够,我们可是看够了,盖上藤箱,我们站起来玩别的。拿两个制钱穿在一根细绳子上,手提着,我们玩踢制钱,每一踢,两个制钱打在鞋帮上“嗒嗒”地响。妞儿踢时腰一扭一扭的,显得那么娇。这一下午玩得好快乐,如果不是妞儿又到了她吊嗓子的时候,我们不知要玩到多么久。 这就是童年的快乐,即便是看小鸡啄米这样的小事,都能玩得不亦乐乎!
《城南旧事》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