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从移动电话听筒部分发射的无线电波會被人类头部吸收。例如:由GSM手持設備發射的電波可能有超过2瓦特的功率、模拟电话(可能很少见了)可达到3.6瓦特,如同车载的旧式大型移动电话。今天其它如CDMA和TDMA这样的数字移动电话,功率都要小于1瓦特。在某些國家,針對行動電話的平均發射功率制定了標準並有提醒消費者相關資訊的義務(通常印在电池組件)。在一些系统中,移动电话和基站检测收訊品質和信号强度,在前述的限制之下发射功率水平自动的提升或者降低(例如在建築物或車輛中)。
热效应
编辑
是指电磁波照射到生物体中,使生物体的温度升高,从而促进细胞的代谢水平,并由此引起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
非热效应
编辑
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反复接受低强度、长时间或高强度极短时间的微波辐射后,雖然体温未明显上升,但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难以用热效应解释的这类效应,这种影响是用别的手段提供热时不会出现的。
研究表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可能是一种相干吸收,即一种典型的谐振现象。电磁波的电场极化沿人体细线的方向,如果入射波长是人体高度的2.5倍或5倍(由接地条件决定),那么人体就会感应相当强的射频相干电流。若人体接地良好,则人体上的感应电流类似于地面上的1/4波长振子上的电流,若接地不好,则相当于谐振半波摄于上的电流。研究发现,此时人体最大的射频能量吸收发生在人体组织最小截面处(如,脚踝、颈、腹股沟等区域)。人体吸收射频辐射能量的机理,现在仍存在争议。实际上人体带有的磁性材料是不确定的,不能直接接收磁能。人体主要由水、电解质和具有人净轻的复杂分子组成,人体通过离子运动和极性分子振荡而从射频电场吸收能量,而磁场能量的吸收则须通过法拉第连锁现象实现的。
人体活性组织从电磁场所吸收的全部能量,最初用于增加人体组织细胞中的分子和离子的机械运动,如果这种机械运动是随机的,那么所有电磁能将被吸收转化为热,最终提高被辐射组织的温度。如不是随机的而是相干的,则在转化为热之前,电磁能量可能支持某些生物化学作用(如酶的活性化),即非热效应。虽现在尚未十分清楚,但可以认为人体组织对能量的相干吸收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