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Halloween"一词的产生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这又被叫做“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或者“The eve of All Sainta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中文意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在万圣节将至之际,作为中国的父母,你们有没有想过陪孩子过一个快乐的万圣节呢?让孩子在节日中了解西方的民风民俗,体验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为您的家庭注入一种独特的人文气息。还等什么?快来跟着小E学学应该怎么做吧!
1
首先你要了解万圣节的由来,用来应付小宝贝各种稀奇古怪的提问!
万圣节的由来: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有许多版本,最普遍的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
德鲁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
万圣节的习俗:
万圣节是一个好玩的节日,“不请吃就捣乱”。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 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
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
另外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 JACK 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 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 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JACK 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西方人在过万圣节时总是会在家里或院子里摆上南瓜灯。但爱尔兰人最早制作的并不是南瓜灯,而是在挖空的萝卜 里放一根小蜡烛做成萝卜灯。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更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新宠。
2
带着宝宝亲手做一个代表万圣节标志的南瓜灯吧
诚心建议各位想要偷懒的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图方便去买一个塑料南瓜灯哦,带着宝宝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南瓜灯,会让宝宝更有参与感,印象更深刻哦。小编建议,看看各种栩栩如生的南瓜雕刻,为你的南瓜灯外形设计找找灵感吧!
1)制作材料
南瓜一个(大小适中)、保鲜膜、白纸、小电筒、刻刀、小刀、勺子。
2)制作方法
步骤一:
在南瓜的顶/底端,用小刀将瓜面切除一块,以便伸手进去掏空瓜瓤,应注意切面尽量平整。
步骤二:
用特制的勺子或日用勺,将瓜籽和瓜瓤小心的掏出来,选定你准备进行雕刻的地方,将那块瓜皮刮薄至一英寸厚。
步骤三:
在选定处,粘上或者钉上事先画好的纸脸谱,注意钉在脸谱的虚线处,这样可以避免瓜面上出现小洞洞。
步骤四:
沿纸脸谱的虚线边,用小刻刀在南瓜皮上描出脸谱。完成之后,撕下纸脸谱。
步骤五:
最后用小刻刀子点对点地再修正一番。将手电筒打开,裹上保鲜膜,放到南瓜里。关上家里的等,南瓜灯的效果就出来了。
3
各国的万圣节都怎么过
英国万圣节
英国是万圣节的起源地,但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的活动:每年10月中下旬,在伦敦的大街小巷中就能感受到“灵异”的气氛。万圣节期间,伦敦塔附近会还原很多 过去施刑现场,人们在参观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鬼影重重。而伦敦最大的夜总会会在10月31日当晚举行万圣节舞会,通宵狂欢。
约克郡是英国著 名的鬼郡,每年万圣节当日,市中心一带的路段都会封锁,用作举办节日活动的场所。这个规模冠绝全英的万圣节庆典,每年有超过4万人参与,参加者以妖魔鬼怪 的可怕造型示人,并一同上街吓人。此外,当日有不少活动供游客参与:猛鬼街头剧场、鬼怪时装表演、乐队演出等。
美国万圣节
万圣节传入美国是在1840年间。由于当时的爱尔兰饥荒,造成大批爱尔兰人移民美国,他们把庆祝万圣节的习俗也带到了美国这片土地。
美国每逢此日所有商店都出售鬼怪形食品、糖果、服装和面具等。由于南瓜灯是节日的标志,所以家家户户都要买南瓜制作南瓜灯、进行南瓜灯比赛。
晚上小朋友都会参加讨糖吃的活动,他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如果主人不给糖,孩子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主人造麻烦,或是将垃圾扔到主人家门口,或是踩烂他们门口的南瓜,这就是著名的“不给糖就捣蛋”。
加拿大万圣节
万圣节在加拿大也称“鬼节”。当天晚上,加拿大民众化装成很可怕的样子,希望以此吓走“鬼魂”。化装成“鬼”的人们,无论大人还是小孩,纷纷提着兜挨家挨户去要糖,加拿大总督府和总理府更是门庭若市。
而在万圣节之前,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加拿大还专门有一个南瓜节,也被视为该国的感恩节。届时,超市和果园里,橘红色的南瓜堆积如山。人们买回南瓜后,会做许多风味独特的南瓜饼、南瓜糕或南瓜排骨,味道都非常不错。
法国万圣节
据悉,过万圣节并不是法国的传统,不过近几年在法国也慢慢开始流行。1982年,有个叫 “American Dream”的饭馆开始在巴黎庆祝万圣节,当时饭馆的工作人员还要向法国人解释他们在庆祝什么。
到了1995年,万圣节就几乎家喻户晓了。年长的法国人一说起来,还会流露出一种不屑,觉得是美国人的节日,可是小孩子们却乐此不疲的挨家挨户的要糖吃。
法国人在万圣节这天,一般都去巴黎蒙马特高地公墓和拉兹神父公墓献菊花,在巴黎到这两个公墓的沿途有成千上万的花店,摆满了清香高雅的菊花,去墓地的人络绎不绝。在这天,天主教信徒会感谢赞美主,同时祈求天国诸圣代为祈祷,好使天主能接纳信徒的祷告。
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